充电桩市场竞争格局2023 202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怎么样?

文章导航列表:

充电桩市场竞争格局2023 202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怎么样?

202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怎么样?

——预见2022:《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特锐德(300001)、国电南瑞(600406)、万马股份(002276)、易事特(300376)、科陆电子(002121)、科士达(002518)等。

本文核心数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车桩比、企业市场份额、充电桩需求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定义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保障的充电设备。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分类以安装地点分类与充电方式分类最常见。按照安装地点可分为公共桩、专用桩;按照充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流充电桩(快充)、交流充电桩(慢充)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延伸布局情况较为普遍

从充电桩产业链看,建设到运营主要涉及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建设运营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商,国内充电产业链上的这几类从业者往往身份重合、同时涉足多个功能领域。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涉及到上游充电桩及充电站建设及运营所需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壳体、底座、线缆等主要材料供应企业和充电设备生产商。中游为充电站建设和运营商,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建造和运营。下游为整体解决方案商,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能够统筹上下游及客户需求,合理布局提供整体的运营方案。

从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上的参与企业来看,上游生产商主要是宝武钢铁、明泰铝业(601677)等原材料供应商和科士达(002518)、盛弘股份(300693)、易事特(300376)等充电设备制造商;中游建设和运营商主要是星星充电、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300001))、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是以小桔充电为代表的充电服务平台、以百度地图和支付宝为代表外部支持平台和以小鹏(09868.HK)、蔚来(09866.HK)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领域加速入局

中国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换的关键要素,因此,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设施也应运成为转型过程中最基础的抓手。从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建设了第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桩起,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走高以及电动车技术的发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萌芽期(2006年-2014年)

2006年,比亚迪在中国深圳建设了第一批充电桩,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正式进入萌芽期。期间,充电站建设工作主要由国家电网承担,尚未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该阶段由于新能源汽车刚刚普及,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也较低。

扩张期(2014年-2020年)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控制,大量民间资本开始涌入。2015年之后,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开始迎来暴涨阶段。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58.32万辆,车桩比约为10:1;而截至2019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车桩比达到3.13:1。

发展期(2020年-2025年)

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可以看作是开启下一个阶段的象征,各地方政府也跟随国家政策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做出政策方面的倾斜。此外,“大手笔”投入和新玩家涌入也将是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迈入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成熟期(2025年之后)

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支持。预计在2025年之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步超越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迈入成熟期,车桩比将达到2:1,并且行业内将可能大范围盈利。

行业政策背景:“双碳”助推新能源发展,利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在居民区、办公区及公共区域充电桩的建设。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供给情况: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模呈增长趋势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2015-2021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61.7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为114.7万台,较2020年增加34.0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数量激增,累计保有量达147.0万台,同比增长68.19%。

从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来看,自2015年以后,我国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保持稳定高速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底,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0.72万台,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56.31%。截至2021年年底,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14.7万台,同比增长42.10%。

2、行业需求情况:新能源汽车增量扩大充电桩需求缺口

2015年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480万个充电桩,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其中,公共充电桩50万个,私人充电桩430万个,车桩比基本达到1:1。

然而,目前充电网络建设远落后于规划。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充电桩数量261.7万个,车桩比3:1。综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充电桩累计数量来看,2015年至2021年的全国车桩比从8.8:1下降为3:1。近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在3:1左右的水平波动,充电配套有所改善,但和《发展指南》规划的车桩比1:1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可见,为实现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成未来发展重点,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3、区域建设现状分析:华南华东地区建设规模较大

截止到2021年12月底,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公共类充电桩数量前十的依次为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湖北、安徽、河南、福建;拥有的充电站数量前十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河北、四川、天津、湖北,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充电桩的前景怎样?

——预见2022:《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特锐德(300001)、国电南瑞(600406)、万马股份(002276)、易事特(300376)、科陆电子(002121)、科士达(002518)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保障的充电设备。

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利用率提高、充电智能化、服务综合化、创新研发、车桩协同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还存在整体利用率不高、成本回收周期长、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政策规划的引导下,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存在如下趋势:

2、预计至2027年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需求量或超过2283万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29日在海口参加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第三期时表示,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量会快速提升。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超过8000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在30%到40%;2035年保有量会超过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纯电动车占比在90%以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预测,2022年将新增190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达到337万台。新增公共充电桩54.3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24.4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29.9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69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92.2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76.8万台。

国内车桩比短期内将基本保持目前3:1的比例,充电桩增量速度会逐渐赶上新能源汽车增量,到2025年前后增量上实现反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27年车桩比应达到2:1。

前瞻推算,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4567万辆左右,根据车桩比为2:1的比例估计,2027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需求量将超过2283万台,预计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长将率达到35%左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充电桩行业发展趋势及其未来布局?

充电桩成为新基建项目之一后,各类企业积极入局,现已进入行业发展的关键期,需求高速增长的阶段。

根据车桩比 1:1 的建设目标,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充电桩数量将达到 6300 万台,将形成超万亿级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商通过建设充电桩物联网,实现海量充电桩设施的管理、监控和维护,并通过充电运营平台向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导航、充电、计费等服务。充电运营商正在主导充电市场的发展。

随着各省市逐步大范围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管理上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普遍存在充电桩在线率低、海量充电设施管理运维难、业务应用扩展难等问题,对可视化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几年,智慧充电桩技术逐渐强大,已成为我国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新能源的弯道超车,智慧充电桩的推广是重中之重。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充电站业务相融合,可有效加强对设施的管理,直观及时地反映现场情况,增强了安全保障,是充电站管理的有力工具。

通过对接安装在现场的抓拍机,精准识别车辆的车牌信息,比对通过即可自动降下车位锁,允许电动汽车进入充电。通过现场取景照片、卫星图、CAD 图等资料,可快速搭建车位场景。场景中既可以宏观监控该区域车位整体作业情况,也可点击【进入停车场】按钮,从特定视角细致观察每个车位从空闲中-充电中的作业全流程。

充电桩位置分布散,包括地下停车场,高速公路都可能需要大量充电桩,以至于管理不便。使用 GIS 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多细节层次的方式加载出更多地图细节,用户可以宏观把控每个充电桩所处具体位置。将充电桩采用经纬的信息,利用投影算法,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动态生成站点。

支持联动车位监测功能,当监测到车位上没有停车时,就能自动升起预防燃油车进入。该功能可有效预防城区快充站被燃油车非法占位的情况出现。

充电桩可视化模块目的是实现运维人员对各充电桩作业信息、实时状态、运作故障进行 7*24h 监管。充电桩的种类有很多,按安装方式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引擎可按照 IoT 规范将充电桩可视化应用做视觉升级,搭建 2.5D 组态智慧停车场解决方案。

实现了组态图元流畅的动态效果开发。将不同种类充电桩的整体结构进行立体化呈现。在保留组态间物理位置关系的同时保证组态数据的实时展示,同时可以增强用户对该区域的地理认知。

通过融合新能源车牌识别、车辆结构化等技术,对充电桩预约用户做到了管理的有效优化。通过丰富的 2D 可视化面板样式,联动三维场景可对车辆的品牌型号、号牌、驾驶员的信息、固有特征进行标识,管理人员通过预约系统可以更好的触达客户。

电价可视化系统可以方便用户、电力行业从业者、电价研究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电价政策,查找所需电价信息。辅以折线图展示电价浮动趋势,并采用不同颜色展示周度、月度、年度电价浮动情况,客户可全面及时了解重点行业的变化动态,合理制订充电计划,促进全社会形成用电的良好氛围。

充电桩的有效管理,既要保证日常巡检工作的有效性,又要在电桩出现故障后及时响应。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整体管理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找到原因,减少重复发生的可能,降低运维成本。将充电桩历史故障进行信息监控,通过数据可视化看板,可根据需求显示充电桩的故障信息以及对应时间,包括充电故障、电压不稳、屏幕显示异常等。

每一个充电桩的报修历史就相当于它的“电子档案”,运维人员通过调度大屏 2D 看板就可以完成对充电桩的日常巡检。一旦发生故障情况,应急部门也能够准确定位,第一时间进行故障处理,快速控制紧急情况,及时消除后续隐患。

智慧充电桩是一种通过智能化技术,提供为电动汽车等充电的设备。它利用高科技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充电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积极支持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智能化管理:可以通过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在线监控、数据分析、远程管理和授权管理等多种功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了充电桩的可靠性和智能性。

2、多样化充电方式:可以支持多种充电方式,包括交流充电、直流快充等各种方式,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全面的充电服务和方便的充电体验。

3、高效快速充电:智能充电桩能够通过控制电量和电压等多种方式,实现电动汽车高效快速充电,缩短充电时长,提高充电效率。

4、多重安全保护:内置了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普遍采用的防爆、过流、过压、过载,短路等保护机制,保障用户的充电安全。

5、方便易用的服务:提供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和在线充值的方便易用的服务,通过手机App或web端可随时查询电量、充电记录和账单等信息。

6、绿色环保:使用环保材料制作,同时能够实现网络化、集中化管理,减少了传统充电方式中的电池污染和能源浪费。

智慧充电桩管理与监控平台是支持监控各大运营商家运营状况的管理平台。平台实现多站点充电桩集中监控和管理,从而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的科学管理模式,通过智慧化手段解决充电桩监控、维护、降低运营成本、管理以及分析用户行为、统一市场平台,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让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让充电站的运行更为稳定、可靠,管理更为简单方便。Hightopo搭建的轻量化新能源充电桩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多维度呈现海量充电桩设施状态,实现对每个充电桩运行状态的实时数据读取和远程维护。加强运维设备、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了设备的全状态感知力与控制力和充电站盈利能力,减少充电负荷对电网冲击。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瓶颈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瓶颈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和节能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根据Facts and Factors 研究,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价值约为1850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9800 亿美元,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然而,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

自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截至2022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31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4.10%。

在销售数量方面,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5万辆,同比增长了81.6%。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瓶颈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1、补贴退坡

自2019年起,国家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2年,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完全退出,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一些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应对市场变化,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2、充电设施不足

目前,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据统计,全国70%以上的城市的充电桩数量都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这也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因素。

3、品质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些品牌的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质量不过关,或者是在充电时存在安全隐患等。

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瓶颈和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1、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企业应该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特别是核心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和可靠性的需求。

2、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入该领域。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民间投资,以便快速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3、推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

未来,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能、安全性、驾驶辅助功能等方面实现更大的提升。

4、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将有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市场存在诸多挑战和瓶颈,但是只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充电设施建设,采取更多的创新措施,就可以让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充电桩的前景怎样?

电动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背景下蓄势勃发,已经成为当下广泛流行、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交通工具。随着特斯拉、宝马、蔚来等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纷纷布局,市场主体多元化对充电桩多元化适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增长潜力和商业机会都为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政策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包括减免购车税、补贴购车费用、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等,为充电桩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技术进步:随着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充电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充电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技术进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发展。

3、增长潜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充电桩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城市和居民区域,充电桩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4、商业机会:充电桩市场不仅是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的基础设施,还涉及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一系列商业机会。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服务提供商、充电桩网络运营商等都可以从充电桩市场中获得商机和利润。

然而,充电桩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充电桩布局不均衡、充电标准不统一、充电桩建设成本高等。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可以克服这些挑战,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的发展。但数字当头,当下数字赋能的时代还需借助数字孪生、可视化和数字化技术,提高充电桩的效率和可靠性,实时监测充电桩的状态和运行情况,提前识别潜在问题并进行预防性维护,减少充电桩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充电桩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曾可视化和数字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智能的充电体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在线平台查找、预约和支付充电服务,了解充电桩的实时状态和空闲情况,提高充电效率和便利性。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创建虚拟的充电桩模型和实时数据仿真,可以实现对充电桩的监测、优化和预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运营商可以实时了解充电桩的状态、能源消耗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效率,从而提高充电桩的运维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充电桩的数据以图表、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运营商和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充电效率、充电速度等关键指标。可视化还可以帮助运营商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例如确定最佳充电策略、优化充电桩布局等。

电价报表

电价可视化系统可以方便用户、电力行业从业者、电价研究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电价政策,查找所需电价信息。辅以折线图展示电价浮动趋势,并采用不同颜色展示周度、月度、年度电价浮动情况,客户可全面及时了解重点行业的变化动态,合理制订充电计划,促进全社会形成用电的良好氛围。

充电桩位置可视化

充电桩位置分布散,包括地下停车场,高速公路都可能需要大量充电桩,以至于管理不便。使用 GIS 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多细节层次的方式加载出更多地图细节,用户可以宏观把控每个充电桩所处具体位置。将充电桩采用经纬的信息,利用投影算法,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动态生成站点。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充电桩的智能化运营和管理。通过数字化平台,运营商可以实时监控充电桩的状态、实现远程操作和故障排除。数字化运营还可以提供用户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例如根据用户需求和充电习惯推荐最佳充电方案。

充电桩健康状态评估展示

采取图表、平面图、三维图形以及视频等形式对充电桩形象化展示,使得各类信息直观清晰,便于理解。结合 HT for Web 强大的可视化引擎技术,搭建 2.5D 充电桩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充电桩运维工单的管理,为后面评估与预测提供运维部分的相关数据。

充电桩监测数据管理

数据可视化平台以充电站的充电桩等相关设备为可视化对象,基于三维沉浸式实体建模和信息数据的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大屏幕互动,实现多功能充电站设备运行和充电服务的沉浸式全方位可视化监控,并利用 Web3D 技术实现对象数据的远程实时浏览。

充电桩故障检修信息管理

经过搭建轻量化的场景、搭配数据面板制作充电桩故障信息可视化。包括充电桩的编号、产生故障的名称、故障对应的代码以及产生故障的时间等相关数据的管理,检修人员据此可以进行增、删、改、查。Hightopo数字孪生、可视化和数字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充电桩的管理效率、用户体验和市场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前景将更加光明,并为可持续交通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动力电池、换电系统、充电系统、整车制造商等;中游是换电站运营商及动力电池回收;下游应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

随着终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用户补能需求较难得到满足的问题日益凸显。2020年,换电站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新基建的七大重要领域之一。2022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加快构建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

在能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国家将开发新能源作为改善环境和节约成本的重要措施,电动汽车已经呈势不可挡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续航能力越来越强。

截至2022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79.7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76.1万台、交流充电桩103.6万台。从2022年1-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4万台。与充电桩快充、慢充两种补能模式对比来看,换电的补能时间在5分钟左右,其补能效率远高于快充与慢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用户的补能时间焦虑。

中国换电市场发展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探索期(2007-2012),国家电网牵头,示范基地为主,换电模式进入市场,形成“换电模式为主,充电模式为辅”的发展格局;沉淀期(2013-2018),充电模式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主导快充、兼顾慢充,换电模式发展缓慢;发展期,车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消费方式,换电模式再次得到关注,形成充电与换电模式并行发展。

随着公共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发展进程加速,换电模式发展空间较大。当前,换电模式具备的补能高效、快速、安全、购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极大满足出租车和网约车、公交车、货车以及私家车的充电需求。

2019年至中国换电站保有量为306座,2020达到555座,2022年,2022年换电站保有量增长到1973座,较2021年增长52%。按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预计2023年中国换电站保有量有望达到2400座。 截止2022年12月,中国换电站主要奥动新能源、蔚来、吉利、国家电网、博众等企业参与建设。

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新能源汽车换电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从新能源汽车换电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后市场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郎学红

2023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去年年底,我对2023年的乘用车做月度分解预测,1月和2月是在150万、160万辆的水平。实际1月份受疫情最后复发的影响,没有达到“开门红”的结果。所以近距离观察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变化,可以看到1月份汽车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跌幅,进入2月份呈现了增长的趋势。月度销售节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预测轨道,3月份由于湖北政企联合促销,非市场主体的不当介入,导致汽车价格出现短期混乱的状况,而且波及到全系列产品和全国范围,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车,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观望的情绪非常浓厚。去年4月份的基数是非常低的,大家在上海、广州可能还记忆犹新,1个月的时间,或者可能更长的时间,是一个严格封控的状态,所以4月份是高速的同比正增长,但是环比是下降较多。今年上半年,整个月度市场规律不再遵循原来的市场规律,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不断根据新的状况进行调整。

1-6月份,汽车的销售量近10%的增长,这里所说的销量是批售量,就是在国内制造的汽车批发到渠道端的数量,里面包含了上半年200万辆的出口量,没有包含进口,这也是国内制造批量的量,达到了10%的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我们可以看到乘用车整体的趋势是相似的,同比增速略低于整体市场。但是,商用车领域载货车板块,同比实现了比较强劲的增长,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是因为商用车,像重卡的产品细分,在顶点的时候有500万辆的销量,现在300万辆不到的规模。过去几年,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商用车首当其冲大幅度下跌,现在商用车开始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意味着商用车和宏观经济的关联度非常高,意味着经济回暖态势已经体现在了商用车上,这也是经济恢复的信号。

从乘用车的零售量来看,并没有那么乐观,同比增长只有不到3%。零售最大的差异是将近200万辆的出口量。上半年,整个汽车的出口量超过了200万辆,乘用车近200万辆,我们剔除出口,加上进口。2021年之前,进出口基本上都是在100万辆左右的规模,互相就抵消了,批售量和零售量增速的时候差异不大,但是现在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上半年进口量才30万辆左右的水平。

在整个乘用车里面,我们拆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可以看到燃油车将近10%的下跌,新能源汽车近40%的增长,这两个阵营一增一降,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特别在乘用车板块非常突出,燃油车的总量,总的新车销售规模已经见顶,下跌已经不可逆。再分到品牌阵营里面,主流的合资品牌是下降的,而且下降的幅度很高,哪怕是大众、丰田、福特通用,还是现代起亚等等,在整个合资阵营都难免要面临新车销量下跌的状况。

除此之外,豪华车方面,如BBA、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在上半年保持了同比的正增长,但这个正增长保持依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5月份,宝马厂家给了经销商近40多亿的补贴,因为终端价格的优惠幅度非常大,经销商苦不堪言,为了保证渠道的稳定,宝马给经销商终端价格的补贴分到主要优惠幅度比较大的车型,6月份我们可以看到奔驰也给了他体系内授权经销商,类似于价格的补贴。还看到BBA里面龙头的企业奥迪等,主流豪华品牌同样付出了比较大的终端优惠下达的情况,而自主品牌是在这三个阵营里面保持了最高的增速,在产品类别里,我们关注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MPV,可以看到这个细分市场的规模比较小,但是它出现了一个20%的增长(通常达到20%是一个比较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大家说这个主要是二胎以上家庭拉动的,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60年代出生的人员,我们的子女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意味着两家家庭加在一起,六座的车是非常的合适,不需要再开两辆车了。现在六座的MPV、八座的MPV非常受欢迎,包括有了孩子以后,也能够满足两个家庭同时出行,这就是拉动了MPV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整体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纯电车前20位的排名企业,特斯拉、比亚迪是遥遥领先,排在后面的广汽埃安等,少数几个品牌是下跌的,整体趋势还是一个强劲增长。

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不含进口)

PHEV装载的两套动力系统,一是新能源的产品或者车型,对后市场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是一套燃油系统零部件的消耗。可以看到PHEV的主流厂家比亚迪依然是遥遥领先,PHEV在整个新能源里面的增速是非常突出的。

车企上半年销量目标完成率

上半年,终端要用大的促销力度才能带来同平或者微增长的状况,全年厂家定的销售目标是比较高的,这些销售目标同比去年,基本上都是在20%以上的目标,实际完成的情况,按照全年时间过半,任务指标半年度完成50%就算达标。金九银十以后,三季度末和四季度都是旺季,一般全年的销量分配是上半年45%,下半年55%。广汽集团在44%,比亚迪41%、43%,达到40%以上就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了,如果在40%以下,意味着你距离全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差距比较大的这些企业要想全年完成这些目标,意味着下半年需要加大促销力度,接近目标的这一部分,价格是比较稳定的,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没有这么大的压力。

对于后市场非常关注的是保有量、存量的数据,机动车4.2亿,汽车3.28亿,新能源1620万辆。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远一点看,上半年的情况,去研判全年是什么情况,一直到2025年是什么情况,两轮的摩托车在未来五六年的时间里,相当一部分会转换成汽车的用户,也就是在2030年左右,汽车保有量有望超过4个亿。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登记的注册量,汽车是1175万辆,同比增速是5.8%,我们把1175万辆拆分成载客车和载货车,载客车大概是1030万辆,去掉30万辆不到的商用客车,实际上乘用车是超过了1000万辆的国内消费量,这比乘用车的950万辆多了近500万辆(里面没有含进口),把30多万进口量加进来,除了接近30万辆的进口量,最终上牌量的数据还是低估了一部分终端的乘用车销量。我分析主要是去年年底转过来,上牌有一点滞后,造成了这样一个中间差。

上半年核心数据,由于降价导致消费者的持币待购,使得上半年需求没有充分的释放,而且这个需求释放的代价是比较大的,以价换量,换来的具体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未来,从车企也好,从经销商也好,下半年的关键是要降本增效,而且会出现行业的优胜劣汰。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在好的方面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我们对下半年汽车市场又增加了几分信心。

预测2023年全年汽车市场产销规模

我们用更加广角的镜头看过去十几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2017年走到顶点徘徊在2500-2600万辆的水平,我们认为很难逾越2800万辆的台阶。如果我们用“上帝”的视角,我们应该看多远呢?应该看100年汽车市场,整个汽车出现以后的发展历程。

2009年,我做了一个课题报告,要前瞻性的预测2020年、205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显然不能用2020年的数据进行外推。截止到2017年的数据进行外推的时候,一定是向上走的,在观察点上进行数据外推,如果不考虑整个市场的发展阶段,那就很难准确的外推。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更长的视角、更高的视角来看,我会有专业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的主要结论。

我是在清华大学的汽车企业的研修班,多次讲到中国汽车市场负增长的原因以及应对,这个原因就是找到汽车市场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与美德日韩他们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相似。如美国次贷危机,这是从2007年开始出现信号,2008年、2009年持续下跌,一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下跌之前的水平,整整经历了7年的时间。

从2017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类似于美国1931年大衰退,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带来的汽车市场的冲击,整个调整周期是7年的时间。从1931年一直到石油危机带来的调整,很少超过7年的完整调整期。按照这个参照,汽车市场市场2018年以来的的周期应该已经探底,开始要向复苏走,这是我们从更高远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无人机”的视角来看,看出了它整个发展的阶段,判断到2025年的时候有望接近于2017年的水平,走完这样一个完整的调整周期。

汽车后市场发展规律

未来几年,新能源的渗透率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我个人判断,在2030年会达到60%的渗透率。目前来看,PHEV技术的不断升级,油电同价的趋势,有可能60%的渗透率比预计来的要早。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售能够超过传统燃油车应该很快,慢的不到8年的时间,快的5年时间。激进地认为2025年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可能1:1,在2025年之前对于新能源汽车,包括PHEV,仍然是免征购置税,这个政策也会增加PHEV的竞争力,会让厂家更多的去投入PHEV的研发和成本的降低,加上2026年、2027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4年的有利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超过燃油车。

近十年,我们看到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回落到了10%之内。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未来庞大的用两轮车出行的家庭,会很快成为汽车的消费主体,他们的进入使得保有量会持续增长。大家都知道,美国作为一个饱和的市场,怎么判断他的保有量不增加了,每年新增的量和报废的量基本相当,所以汽车保有量徘徊在2.85亿左右,而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市场,预计2030年之前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4亿以上。

由此,保有量还会带动新车的以旧换新,带动二手车的交易,在庞大的保有量基础上,未来汽车后市场的零部件需求会持续的增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就是车龄,把所有车分龄段的数据经过加权平均,在2025年的时候,预计超过8年,每一年大概车龄能增加0.6到0.7。

汽车后市场经营者都知道,汽车6年是一个周期,很多零部件要在6年进行更换,到8年又有一部分零部件老化要进行更换。未来车龄也是驱动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车龄去老化的维修需求,售后产值的贡献就会越来越高。

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量是800多亿美金,相当于5000多亿人民币。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得三电的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的需求快速提升,三电企业在全球的零部件行业的地位逐渐提升。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榜单,来自日本、美国及德国的零部件厂商占据大多数,中国共有1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入围,与韩国并列第四位。

智能化、共享化,对未来汽车零部件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和共享化降低了事故率,导致用户结构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也可以看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中驰车福已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应该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中驰车福业务模式经过几轮调整,类似于汽车行业的“淘宝”,它更多的是2B的环节,搭建平台。近三年的营收在1亿美元左右,应该还算是体量相对比较小的。

对于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总结了几点:

1、长车龄催收售后服务专业细分。<span styl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配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新能源汽车
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2021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销售550万辆。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60多项扶持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实质性突破。 2020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将达到10.9%,并会持续增长。

同时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爬坡爬坡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在技术、质量、消费者认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力分析:政策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政府补贴、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使用环节的减免、不限牌不限购、运营端收费优惠等,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初期,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出现断崖式下滑,且传统汽车同比降幅大于新能源汽车。随着防疫工作的稳步推进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汽车行业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传统汽车销量率先回暖。不过,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增速甚至超过了传统汽车。车。

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突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6.4万辆和1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6.2%和100.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均为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6.4%和128.9%。

2020-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结

汽车行业整体面临滞胀瓶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进入调整期,预计将持续3-5年左右。调整期,国内车市降温,车企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来缓解产业瓶颈。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便利性不如燃油车,但又比纯电动车差,基本达到了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综合成本已经低于燃油车。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仍需进一步完善。 2019年我国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4万个,车桩比从2018年的3.3:1下降到3.1:1。消费者找桩的时间减少了,充电便利性也提高了。但行业短板仍不容忽视。从私人充电桩来看,由于停车位不足、电力负荷不足,安装率较低。目前约有31.2%的新能源汽车没有配备充电桩;汽车占用空间大,市场布局不合理,故障率高,影响用户充电体验。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是B端和限购限行的一线城市。但2020年B端市场需求下滑明显,限购限行城市需求也将遭遇瓶颈。新能源汽车亟待发展。新的更大的市场,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潜在市场。同时,在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开拓下沉市场将成为趋势。但需要看到的是,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全面铺开。同时,缺乏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汽车产品。今后,要继续在农村推广新能源汽车。

作者:iiMedia.com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069993?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来源:bilibili